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洋牧场建设中布局与布放的基本原则、规划要求、设施布放技术要求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海洋牧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Ranch Construction - Part 3: Layout and Deploy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2982.3-2017《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3部分:布局与布放》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海洋牧场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了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关于选址要求
标准规定了海洋牧场的选址应符合以下条件:
1. 海区水质需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的二类及以上;
2. 底质类型以泥沙为主,避免选择淤泥质底质;
3. 水深适宜,一般在5至30米之间,确保光照充足;
4. 避免在航道、锚地及军事设施附近设立。
二、功能区划分
标准要求将海洋牧场划分为生产区、增殖区、休闲渔业区等功能区,并提出具体要求:
1. 生产区应设置在水流畅通、饵料丰富的区域;
2. 增殖区需远离污染源,保证鱼类生长环境良好;
3. 休闲渔业区应靠近陆地,交通便利,便于游客到达。
三、人工鱼礁设计与布放
对于人工鱼礁的设计与布放,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
1. 人工鱼礁材料选用应环保无害,优先采用天然石材或混凝土结构;
2. 鱼礁形状多样化,包括单体礁、群体礁等,增加生物栖息空间;
3. 布放时要形成一定规模的礁群,间距控制在2到5米之间,保证水流交换顺畅;
4. 定期监测鱼礁周围生态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维护措施。
四、监测体系建立
为了保障海洋牧场长期健康发展,标准强调了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 设置固定观测点,定期采集水文、气象、水质等相关数据;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物联网等,实现对海洋牧场全方位监控;
3. 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五、环境保护措施
最后,标准还特别指出,在整个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 施工期间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
2. 运营阶段加强对废弃物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发生;
3. 鼓励开展生态修复项目,促进受损海域恢复原貌。
以上就是DB37/T 2982.3-2017《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3部分:布局与布放》中几个关键方面的深度解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