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铅酸蓄电池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污染防治技术要求,包括设计、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再生利用等阶段。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铅酸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ead-acid Battery throughout its Life Cycle
中国标准分类号:Z6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1931-2018《铅酸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是山东省针对铅酸蓄电池从生产、使用到回收处理全过程提出的技术性指导文件。以下对其中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重点条款包括:
5.1 生产过程污染防治要求:企业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含铅废水、废气排放。如在熔铅过程中需设置高效除尘装置,确保铅尘浓度符合GBZ 2.1规定。
5.2 使用环节管理措施:用户单位应建立铅酸蓄电池台账,定期检查电池状态。当发现漏液或破损时应及时更换,并将废旧电池送至有资质的回收机构。
6.1 回收贮存规范:回收网点必须具备防渗漏地面和封闭式储存设施。不同类型的废电池要分开存放,且储存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7.2 处置工艺要求:再生铅冶炼应采用密闭式熔炼设备,配套安装尾气净化系统。熔炼产生的烟尘须经过袋式除尘器处理后达标排放。
8.1 环境监测规定:企业需对厂界周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检测指标至少包含铅及其化合物浓度。监测频率不低于每季度一次。
这些内容为企业落实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责任提供了具体操作指南,有助于降低铅污染风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