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木种质资源采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准备工作、采集方法、记录要求、保存与运输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林木种质资源的采集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llection of Forest Tree Genetic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000-2017《林木种质资源采集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林木种质资源的采集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林木种质资源的采集活动。明确了标准的地域和对象限制,确保采集工作的规范化。
2. 术语和定义
- “林木种质资源”指具有特定遗传特性的林木材料及其繁殖体。
- “采集点”是指具体进行种质资源采集的地点。
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
3. 采集准备
标准要求在采集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确定采集目标、选择合适的工具以及了解采集地的生态环境。这一步骤强调了事前规划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采集效率和质量。
4. 采集方法
- 对于种子采集,规定应选择成熟度高的果实,并且要在晴天进行以保证种子干燥。
- 对于无性繁殖材料,则需注意保护母株不受损伤。此外,还特别指出采集时要避免对野生资源造成过度破坏。
5. 样品处理与保存
收集到的样本需要及时进行初步处理,如清洁、分类等,并按照规定的条件妥善保存。例如,种子类材料通常需要存放在低温干燥环境中。
6. 记录与报告
每次采集都必须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包括采集时间、地点、数量及负责人等。这些资料将作为未来研究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7. 环境保护
在整个采集过程中,必须遵守生态保护原则,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如果发现濒危物种,则应采取特殊措施加以保护。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林木种质资源采集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理的全过程指导,而且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林木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