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营业性演出场所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的技术要求、评定方法和等级划分。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营业性演出场所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工作。
Title:Safety Production Ra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82: Commercial Performance Venues DB11T 1322.82-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322.82-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82部分:营业性演出场所》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营业性演出场所的安全生产管理。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营业性演出场所”的概念,即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公众举办的各类文艺演出活动的固定场所。这一定义明确了适用范围,排除了非营利性或内部使用的场所。
二、基本要求
1. 组织机构与职责
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 规章制度建设
必须制定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事故应急预案等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强调规章制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完善。
三、现场安全管理
1. 场所设施设备
对舞台、观众席、疏散通道等关键部位提出了具体的安全标准。例如,舞台结构需经过专业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观众席座位布局应符合消防疏散要求;疏散通道宽度不得小于规定值且保持畅通无阻。
2. 消防安全措施
强调了防火分区设置、灭火器材配置以及电气线路敷设等方面的要求。要求每个楼层至少设置一处应急照明灯,并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所有电气设备均需符合国家标准,并由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员安装维护。
四、应急管理
1. 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如火灾、踩踏事故等),要求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应涵盖预警信号发布流程、人员撤离路线图、救援力量调动方案等内容,并定期组织演练以检验实效性。
2. 培训教育
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新入职员工必须接受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熟悉所在岗位的操作规程及相关安全知识。
五、监督检查
规定了主管部门对企业落实上述各项规定的监督方式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形式,并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到位。此外还鼓励企业主动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估,作为自我改进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以上是对《DB11/T 1322.82-2019》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该标准为保障营业性演出场所的安全运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自身特点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