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信息化项目中软件开发费用测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测算方法、工作流程及结果应用。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在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对软件开发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与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Estimation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Costs in Information Projects DB11/T 1010-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010-2019《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是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北京市内信息化项目中软件开发费用的科学、合理测算。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了软件开发费用的构成。根据标准第4.1条,软件开发费用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直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设备购置及租赁费、材料费等;间接成本则涵盖管理费用、培训费用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全面反映项目的实际开支情况,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其次,在人力成本计算方面,标准第5.1条特别指出应根据项目规模、复杂程度以及团队成员的技术水平来确定。例如,对于初级程序员每工作日的标准工时设定为7小时,而高级工程师则可适当减少至6小时。此外,还需考虑加班补偿等因素,确保成本估算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再者,关于项目规模评估,标准第6.1条规定采用功能点分析法或代码行数统计法作为主要手段。其中功能点分析法侧重于从用户视角出发衡量系统提供的业务价值;而代码行数统计法则更倾向于技术层面考量开发工作的量级。两种方法各有侧重但互为补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项目特点灵活选择。
另外,标准还强调了风险因素对费用的影响。第7.1条要求在制定预算时充分考虑到技术实现难度、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并预留一定比例的资金以应对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
最后,为了保证测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标准建议定期开展成本复核工作(见第8.1条)。通过对比实际支出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断优化和完善未来的成本控制策略。
综上所述,《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通过对软件开发费用构成、人力成本计算、项目规模评估、风险因素考量以及成本复核机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信息化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框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