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维修保养内容及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检查周期。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工作。
Title:Maintenance and Repair Regulations for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Fac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620-2019《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等内容。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5.1.3 消防设施的日常检查
消防设施的日常检查应包括外观检查、运行状态确认等。对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每日需检查控制器的工作状态,确保无故障信号;对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要定期检查管道是否有渗漏现象,并确认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解读:这一条款强调了对消防设施进行持续监控的重要性。通过每日的小范围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小隐患演变成大事故。特别是对于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样关键的设备,保持其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6.2.1 维修前准备
在开始维修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明确维修内容、步骤以及所需材料工具,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相应准备。同时,所有参与人员都应接受安全培训,熟悉应急预案。
解读: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维修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之一。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准备,还需要组织协调好各方资源,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反应。
7.4 质量控制措施
维修完成后应对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各项功能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发现问题,则需立即整改直至合格为止。此外,还应当建立完整的维修记录档案,便于日后查阅和追溯。
解读: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维修过程之中,从最初的计划阶段到最后的结果验收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每一步骤,才能真正实现维修的目的——即恢复或提高消防设施的有效性。而完整准确的记录则有助于后续管理和维护工作的开展。
以上是对DB11/T 1620-2019中几个关键条款的具体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