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森林碳库生物量调查采集的术语和定义、调查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森林碳库生物量的调查与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est Carbon Stock Biomass Survey and Samp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426—2019森林碳库生物量调查采集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森林碳库生物量的调查与数据采集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规定了“森林碳库”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中储存碳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以及死有机质等。这一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概念框架,确保各方在同一语境下讨论问题。
其次,在“调查准备”章节中强调了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的重要性。该计划应包括调查区域的选择依据、样本点布设方案、所需设备清单及人员分工等内容。例如,要求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合理布置样地,并保证每个样地面积不少于0.06公顷,且至少包含5株乔木作为样本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再者,在“现场操作”环节里特别指出,在测量胸径时需使用游标卡尺或其他符合精度要求的工具,读数精确到毫米级别;同时对于不同种类树木的高度测定,则建议采用激光测距仪或全站仪等现代化仪器以提升测量效率和精确度。此外还提到,在采集植物材料时必须注意保持其原有状态,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导致样品质量下降。
另外,“数据分析”部分提出了如何利用所收集的数据来估算森林碳储量的方法。这里不仅介绍了基本计算公式,还给出了参考值范围,比如针叶林平均单位面积地上部生物量约为每公顷80-120吨干物质,而阔叶林则在150-250吨之间。通过这些具体数值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判断出某个特定区域内森林固碳能力大致水平。
最后,在“报告编写”阶段要求所有参与单位和个人都要对其提供的信息真实性负责,并且最终形成的书面文件应当包含但不限于项目背景介绍、方法论描述、主要发现总结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这一步骤确保了整个流程从头至尾都处于可控范围内,有利于促进相关领域的健康发展。
总之,《DB23/T 2426—2019》通过对各个环节严格把控,为我国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森林碳库生物量调查工作树立了一个标杆典范。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此标准,共同推进绿色低碳社会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