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松果林间种燕麦草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利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红松果林内燕麦草的间种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cropping Oat Grass in Red Pine Nut Orcha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红松果林间种燕麦草是一种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复合经营模式,能够提高林地综合效益。DB23/T 2342—2019《红松果林间种燕麦草技术规程》为这种模式提供了科学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红松果林内间种燕麦草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中明确指出,红松果林是指以红松为主栽树种的人工林或天然林;燕麦草是指用于饲用的燕麦品种。
二、环境条件要求
规定了适宜间种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应在2℃以上,≥10℃积温需达到2500℃以上,年降水量不少于600毫米。土壤要求为土层厚度大于60厘米,pH值在5.5-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
三、品种选择
强调选用抗寒、耐旱、适应性强的燕麦品种,如龙饲1号等。同时要求红松苗木健康无病虫害,株高不低于80厘米。
四、整地与播种
要求秋季完成整地工作,深翻深度不低于30厘米,并施足基肥。播种时间为春季解冻后至4月中旬,采用条播方式,行距30-40厘米,播种量每亩2-3公斤。
五、田间管理
提出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清除杂草,每年中耕除草2-3次。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结合灌溉进行。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合理使用生物农药。
六、收获与贮藏
规定燕麦草最佳收获时期为抽穗期至开花初期,此时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4%,然后打捆存放于通风干燥处。
七、档案记录
要求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种苗来源、种植面积、施肥情况、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等信息,以便追溯和评估。
以上是该标准中一些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