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椴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程序。本文件适用于紫椴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和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rvey and Evaluation of Tilia Amurensis Germplasm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326—2019紫椴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对黑龙江省的紫椴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规定了“种质资源”的概念,即来源于植物体并能表现其特定性状的遗传物质总称。这一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调查内容”中强调了对紫椴种群数量、分布情况以及生长环境等多方面的全面调查。特别是要记录下每个种群的具体地理位置坐标,这对于后期建立资源数据库至关重要。
再者,“评价指标体系”部分构建了一个包含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和经济价值三大类别的综合评估框架。其中生物学特性包括树高、胸径等物理参数;生态适应性则涉及抗病虫害能力、耐寒程度等方面;而经济价值主要考量木材密度、出材率等因素。通过这样的量化评价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不同种源的实际状况。
此外,还特别指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比如对于每一个样本点都要求至少重复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并且所有采集到的数据都要及时录入信息系统以便于长期跟踪研究。
最后,《规程》还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鼓励开展跨区域合作交流,共享优质种质资源信息,共同推动我国北方地区森林植被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进步。这不仅有助于丰富本地物种多样性,也能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