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毛冬青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种苗繁育、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毛冬青的栽培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lex pubescens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毛冬青栽培技术规程DB44/T 2176-2019是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毛冬青的种植过程,提高药材质量。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种子采集与处理
原文:种子应在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收,采收后应立即去除果皮和杂质,清洗干净后晾干。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种子采集的时间性和处理的及时性。毛冬青种子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摘,可以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去除果皮和杂质能够避免病虫害传播,清洗则能清除附着的泥土等物质,防止影响种子的质量。
5.2 土壤要求
原文: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pH值控制在6.0~7.5之间。
解读:适宜的土壤条件是植物生长的基础。砂质壤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根系发育。pH值范围的设定是为了保证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6.1 定植时间
原文:春季定植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秋季定植时间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解读:选择合适的定植时间有助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春季定植可以让幼苗在生长期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而秋季定植则可以利用秋冬季节较长的日照时间促进根系生长,为来年的生长打下基础。
6.2 栽培密度
原文:每亩栽植株数为800~1000株。
解读:合理的栽培密度直接影响到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和通风透光条件。过高会导致植株间竞争激烈,影响生长;过低则会浪费土地资源。因此,建议的密度既能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7.1 病虫害防治原则
原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措施,辅以生物防治,必要时使用化学药剂。
解读:病虫害防治的核心在于提前预防,通过改善栽培环境如轮作、合理施肥等农业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其他有益生物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只有当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时才考虑使用化学药剂,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以上内容是对DB44/T 2176-2019中部分重要条款的具体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