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众气象服务质量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结果应用。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公众气象服务质量的评价工作。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Qual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170-2019公众气象服务质量评价规范》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提升公众气象服务的质量。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公众气象服务”、“服务质量”等关键概念。例如,“公众气象服务”被定义为气象部门向公众提供的各类气象信息和服务产品,包括天气预报、灾害预警等。这一定义为后续评价提供了明确的范围和方向。
其次,在“服务质量要求”部分,提出了多项具体指标。如“及时性”,要求气象服务信息应在第一时间发布,确保公众能够及时获取。这意味着服务提供方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速传递信息。
再者,“准确性”是另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标准指出,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应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对于重大天气事件的预报准确率要求更高。这表明服务提供方不仅要保证日常预报的精确度,还要在特殊情况下具备更强的预测能力。
此外,“可获得性”也是评价的重要维度之一。标准强调,公众应当能够方便地获取到所需的气象信息。这就要求服务提供方优化信息传播渠道,比如通过手机短信、社交媒体平台等多种方式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最后,“用户满意度”作为最终衡量标准被单独列出。它不仅关注技术层面的表现,还注重用户体验。因此,服务提供方还需定期收集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服务体系。
综上所述,《DB44/T 2170-2019公众气象服务质量评价规范》通过对多个维度的规定,全面提升了公众气象服务的整体水平。这些规定不仅是对现有实践的有效总结,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