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人工草地建植的选址、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及验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人工草地的建植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stablishment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391-2018《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规范》是青海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人工草地建植的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选址与规划部分,标准指出人工草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无污染的土地。对于坡度较大的区域,需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合理布局灌溉系统和道路网络。
关于土壤准备,要求清除杂草、树根等杂物,并进行深耕细作。土壤pH值应在5.5至8.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如果土壤不符合这些指标,则需要通过施加有机肥料或石灰等方式进行改良。
种子选择方面,强调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品种。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消毒处理,确保发芽率高于85%。播种量根据具体草种确定,一般为每平方米20克至40克。
灌溉管理上,初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待幼苗长出后逐渐减少灌溉次数增加单次浇水量。成坪期则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灌溉,避免积水造成根系缺氧。
施肥管理中,提倡使用缓释肥或者有机肥,全年施肥次数不少于三次。首次施肥应在播种后一个月左右进行,之后每隔三个月追施一次。
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物理、生物及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优先考虑生态控制策略。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切勿滥用农药。
最后,在人工草地的维护阶段,定期修剪可以促进草坪分蘖更新,保持整齐美观。修剪高度通常控制在5厘米到10厘米范围内,剪下的草屑不宜留在原地以免影响透气性。
以上就是对DB63/T 391-2018《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规范》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