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木耳立体吊袋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栽培设施与设备、菌种制备、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黑木耳的立体吊袋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ereoscopic Hanging Bag Cultivation of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1994—2019《黑木耳立体吊袋栽培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黑木耳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立体吊袋栽培”的概念,即利用空间垂直方向上的多层结构,通过悬挂方式种植黑木耳的方法。这种栽培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便于管理和采摘。
栽培环境要求
对于栽培场所的选择,标准指出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土壤pH值应在6.5-7.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此外,栽培室需要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和光照条件,确保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15℃至25℃)。
菌种与培养基制备
关于菌种的选择,推荐使用经过鉴定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优良品种。培养基配方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一般包含木屑、麸皮等原料。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分含量(约60%-65%),并且在装袋前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
立体吊袋搭建
标准规定了吊袋的具体规格尺寸以及悬挂间距。每个吊袋内装入适量的培养料后需密封好,并按照设计好的布局固定于支架上。每层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30厘米,以便于空气流通及后期管理操作。
管理措施
包括日常巡查记录、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强调了定期检查吊袋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破损或松动等情况。同时,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要注意调节湿度水平,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子实体形成。
收获与加工
当耳片充分展开且达到商品成熟度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之后还需经过清洗、烘干等一系列工序才能成为最终产品出售给消费者。
以上就是基于DB21/T 1994—2019标准中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简要分析介绍,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