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亲蟹选择与培育、产卵孵化、幼体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中华虎头蟹的人工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Charybdis feriat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150—2019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地方标准,为中华虎头蟹的人工育苗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在“亲蟹的选择与培育”章节中,标准指出亲蟹应选择体重在150克以上、体色鲜艳、无病无伤的个体。这主要是因为这样的亲蟹具备较强的繁殖能力和良好的健康状况,能够提高受精卵的质量和孵化率。同时要求亲蟹培育池水温保持在18-25℃之间,盐度维持在25‰-30‰范围内,并定期投喂新鲜的小鱼小虾等高蛋白饵料,确保亲蟹营养充足。
在“幼体培育”部分强调了水质管理的重要性。规定幼体培育期间要保持水体溶解氧大于5mg/L,pH值控制在7.8-8.5之间。这是因为中华虎头蟹幼体对水质条件较为敏感,良好的水质环境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幼体健康成长。此外还提到需要每隔两天更换三分之一的养殖用水,以防止有害物质积累。
关于饵料投喂,标准建议从蚤状幼体开始逐步过渡到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等适口性好的活体饵料。并且随着幼体的成长逐渐增加投喂量和种类,直至完全转为底栖生物如小型贝类或藻类作为食物来源。这样做既能满足不同阶段幼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需求,又有利于培养其自然摄食能力。
另外,在“病害防治”方面特别提出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求定期检查幼体及成蟹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隔离治疗。同时提倡使用生物制剂代替化学药物来控制病原微生物数量,这样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的风险,还能保护中华虎头蟹种群的安全。
这些条文从亲蟹选择、幼体培育到病害防控等多个环节全面规范了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的操作流程,对于推动该物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