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移动穿戴式特殊人群监管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组成与分类、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及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基于移动穿戴设备对特殊人群进行监管的系统设计、开发、测试与应用。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Mobile Wearable Supervision System for Special Pop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824-2017《移动穿戴式特殊人群监管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是一项地方标准,主要规范了用于特殊人群监管的移动穿戴设备的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系统功能要求
1. 定位功能
- 标准要求系统应具备高精度的定位能力,能够在多种环境下(如室内、室外)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具体而言,室外定位误差应不大于5米,室内定位误差应不大于3米。
- 定位数据需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并支持历史轨迹回放。
2. 报警功能
- 当特殊人群超出预设的安全区域时,系统应立即发出警报。警报方式可以是声音、震动或短信通知等。
- 紧急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设备上的紧急按钮直接联系监控中心。
设备性能要求
1. 电池续航
- 设备应具有较长的电池续航时间,以确保长时间使用无需频繁充电。标准建议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至少能持续工作8小时。
- 快速充电功能也是推荐特性之一,以便在短时间内恢复电量。
2. 防水防尘
- 鉴于特殊人群可能面临复杂的环境条件,设备必须达到一定的防水防尘等级。标准建议至少满足IP67防护等级,即完全防止灰尘进入并能在一定水深下短时间浸泡而不损坏。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 数据加密
- 所有通过系统传输的数据都必须经过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推荐采用AES-256位加密算法。
- 监控中心存储的数据也需进行加密保存,并定期备份以防丢失。
2. 隐私保护
- 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用户隐私保护,不得未经许可收集、存储或分享用户的个人信息。
- 用户有权随时查看自己的数据记录,并可要求删除不必要的个人数据。
测试方法
1. 功能性测试
- 包括但不限于定位准确性测试、报警响应时间测试、电池续航测试等。
- 测试应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以验证设备的实际表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兼容性测试
- 确保设备能够与其他相关系统(如公共安全平台)无缝对接。
- 检查设备对不同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的支持情况。
以上是对DB50/T 824-2017标准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读。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特殊人群的监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