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涡麦9号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涡麦9号的小麦种植与生产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urmai 9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涡麦9号是一种优质小麦品种,其栽培技术规程DB34/T 3219-2018为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一、播种前准备
规程要求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检测,确保pH值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并且要清除杂草和病残体。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适宜的土壤环境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播种
规程建议在10月上旬播种,每亩播种量为12-15公斤。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厘米,行距保持在20-25厘米。这样的播种方式有利于幼苗均匀分布,提高成活率。
三、田间管理
规程指出,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施用氮肥,每次施用量为每亩10-15公斤尿素。同时,要注意及时灌溉,特别是在孕穗期和灌浆期,保证土壤含水量在70%-80%之间。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提高产量。
四、病虫害防治
规程强调要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推荐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避免过量施用。此外,还应采取轮作倒茬等农业措施,减少病原菌积累。
五、收获
当小麦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即可开始收割。规程建议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注意调整好机器参数以减少损失。收获后应及时晾晒或烘干,确保储藏质量。
以上是DB34/T 3219-2018中关于涡麦9号栽培技术的一些重点内容解析。遵循这些规范操作,能够有效提升种植效益,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