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传染性脓疮病毒分离与鉴定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和结果判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羊传染性脓疮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与诊断。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heep 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itis Vir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208-2018《羊传染性脓疮病毒分离鉴定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羊传染性脓疮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羊传染性脓疮病毒的分离和鉴定。这一条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在相关研究和实践中使用正确的技术手段。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对“羊传染性脓疮病毒”、“细胞培养”等专业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羊传染性脓疮病毒”是指引起羊传染性脓疮病的病毒,了解这些定义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执行标准中的其他内容。
3. 样本采集与处理:标准指出,样品应从发病初期的病羊病变部位采集,如唇部、蹄部的溃疡面。样品采集后需立即置于冰上并尽快送检。这一条强调了样本采集的时间性和保存条件的重要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病毒分离:标准描述了病毒分离的具体步骤,包括组织块培养法和细胞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法要求将采集到的新鲜组织块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而细胞培养法则需要将病毒接种到敏感细胞系中进行培养。这两者的选择取决于实验条件和个人经验。
5. 病毒鉴定:鉴定过程包括形态学观察、血清学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颗粒的形态特征;利用ELISA或免疫荧光等血清学方法确认病毒抗原的存在;最后采用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特异性核酸序列。这些多层次的鉴定方式能够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6. 结果判定:当所有鉴定试验均呈阳性反应时,则可判定为羊传染性脓疮病毒感染。反之,如果任何一项试验结果为阴性,则不能做出最终结论,需进一步分析原因或者重新采样检测。
7. 报告撰写:完成上述工作后,应按照规定格式编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基本信息(如日期、地点)、实验流程概述、主要发现及结论等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信息交流和技术共享。
以上就是关于DB34/T 3208-2018《羊传染性脓疮病毒分离鉴定技术规程》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