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桑园套种竹荪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桑园套种竹荪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eurotus Production in Mulberry Garde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202-2018《桑园套种竹荪生产技术规程》是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该标准规定了在桑园内套种竹荪的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桑园套种竹荪的生产活动。这表明该标准主要针对安徽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状况制定,其他地区若要实施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调整。
二、术语和定义
1. 桑园:以桑树为主要种植作物的农田或林地。
2. 竹荪:一种食用菌类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这些术语明确了标准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有助于理解后续技术要求的具体含义。
三、环境条件
1. 地形地貌: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
2. 土壤条件: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
3. 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5℃至18℃,无霜期200天以上。
这部分内容强调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对于成功套种的重要性,特别是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直接关系到竹荪的生长发育。
四、栽培管理
1. 种植时间:春季(3月至4月)为最佳播种期。
2. 种子处理:选用优质竹荪菌种,并进行消毒处理。
3. 栽培密度:每平方米种植15株左右。
4. 浇水施肥:保持土壤湿润,定期施用有机肥。
5.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方法。
此部分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尤其注重科学管理和环保理念的应用。
五、采收与加工
1. 采收时期:当竹荪子实体完全展开时即可采摘。
2. 加工流程:包括清洗、晾晒、分级等步骤。
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环境保护
提倡使用可降解材料覆盖物,减少塑料制品使用;鼓励循环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这一条体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综上所述,《桑园套种竹荪生产技术规程》为实现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各参与方需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