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的基本原则、应急响应程序、现场处置措施、后续处理及预防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液化石油气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时的应急处置。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Handling of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eak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547-2018《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导则》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液化石油气泄漏后的处置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泄漏分级与响应级别
标准明确将液化石油气泄漏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重大泄漏,二级为较大泄漏,三级为一般泄漏。不同等级的泄漏需要采取不同的响应措施。例如,一级泄漏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处理;而三级泄漏则可以由现场工作人员初步控制后上报。
泄漏检测方法
标准推荐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对泄漏点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时,检测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在上风向缓慢移动仪器,确保覆盖所有可能的泄漏区域。同时,还应结合嗅觉判断是否有刺激性气味,但不能仅依赖嗅觉作为唯一判断依据。
应急处置措施
对于泄漏点的封堵,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步骤。首先应当切断气源,关闭相关阀门。如果无法立即关闭,则需采取惰性气体置换或水幕隔离等临时措施防止扩散。此外,在泄漏现场周围设置警戒线,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安全防护要求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全套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静电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特别是在一级和二级泄漏情况下,还需配备便携式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环境浓度变化。撤离过程中要按照预先制定好的疏散路线有序撤离至安全地带。
环境保护措施
泄漏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在处置过程中必须注意环境保护。泄漏物应及时收集并妥善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地或水源,应采取吸附、中和等手段减少危害影响。
以上内容涵盖了DB34/T 1547-2018标准中的关键部分,旨在指导相关人员正确有效地应对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