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葫芦有机肥和有机基质在蔬菜设施栽培中的应用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备的有机肥和有机基质在蔬菜设施栽培中的应用。
Title:Applic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 Hyacinth Organic Fertilizer and Organic Substrate in Vegetable Protected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517-2019《水葫芦有机肥和有机基质在蔬菜设施栽培中的应用操作规程》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葫芦有机肥和有机基质在蔬菜设施栽培中的使用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水葫芦有机肥”和“有机基质”的概念。“水葫芦有机肥”是指以水葫芦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腐熟等处理后制成的有机肥料;“有机基质”则是指以水葫芦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用于植物栽培的介质材料。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原料要求
对于水葫芦原料的选择,标准要求其新鲜、无病虫害且未受污染。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效果。此外,还规定了在收集过程中应避免混入塑料袋、金属等杂质,确保原料纯净度。
加工工艺
在加工环节,标准强调了发酵过程的重要性。要求采用好氧堆肥技术,控制堆体温度在50℃以上至少持续3天,以有效杀灭病原菌和杂草种子。同时,需定期翻堆保证氧气供应,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发酵效率。
施用方法
关于施用方式,标准建议将水葫芦有机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并结合深耕混匀。对于追肥,则推荐稀释后叶面喷洒或根部滴灌,避免浓度过高造成烧苗现象。另外,在不同类型的蔬菜上应用时,应根据作物特性调整施肥量及频率。
管理措施
为了保障栽培效果,标准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土壤pH值与养分状况,及时补充缺失元素;注意灌溉排水系统的维护,防止积水导致根系缺氧;以及加强对田间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安全性评估
最后,在产品投放市场前,必须对其安全性进行严格评估。除了常规的重金属含量检测外,还需关注抗生素残留情况,确保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水葫芦有机肥和有机基质在蔬菜设施栽培中的应用操作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原料选择到成品使用的全过程指导,而且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两大核心问题,体现了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