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信息模型的分类和编码规则,包括分类原则、编码结构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公路工程信息模型的建立、管理与应用。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Rules for Road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
中国标准分类号:P4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503-2019《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规则》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公路工程信息模型的分类与编码体系。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分类体系
标准明确了公路工程信息模型的分类体系,主要分为五大类:道路、桥梁、隧道、沿线设施及附属设施。
1. 道路:包括路基、路面、边坡等内容。每个子类别都有详细的编码规则,例如路基部分按照横断面形式、填挖类型等进行细分。
2. 桥梁:涵盖了桥墩、桥台、主梁等结构部件。每种部件根据其具体位置、材质等因素进行编码。
3. 隧道:涉及洞口、衬砌、支护等元素。隧道编码需考虑开挖方式、围岩条件等特征。
4. 沿线设施:如服务区、收费站等。这些设施依据功能和服务范围来设定编码。
5. 附属设施:包含交通安全设施、照明系统等。这类设施按照用途和技术要求编码。
编码规则
编码采用层次化结构,由若干位数字组成,每一层代表不同的分类维度。例如:
- 第一位表示大类(1为道路,2为桥梁,3为隧道,4为沿线设施,5为附属设施)。
- 后续几位则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构件或功能单元。
示例解读
假设某高速公路项目需要对一座桥梁进行建模:
- 如果是位于主线上的连续梁桥,则编码可能为“21101”;
- 若该桥位于匝道上且为钢箱梁结构,则编码可能调整为“22102”。
应用场景
本标准不仅适用于新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还支持既有公路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与维护工作。通过统一的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协同设计以及后期运营维护的一体化操作。
总之,《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规则》为江苏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