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疗机构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要求以及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数据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废水处理及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Online Monitoring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547-2019《医疗机构废水处理及在线监测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江苏省医疗机构废水处理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医疗机构废水的处理工艺、设施运行、在线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有效控制医疗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废水处理工艺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废水处理应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这一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如格栅、沉淀)、化学处理(如消毒)以及生物处理(如活性污泥法)。特别强调了消毒环节的重要性,要求使用氯制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并确保接触时间不少于30分钟。此外,对于含病原体较多的特殊废水,还应增加预处理措施,比如紫外线消毒或臭氧消毒。
2. 在线监测系统配置
根据标准,在线监测系统需配备pH值、流量、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氨氮(NH3-N)、余氯等参数的自动监测设备。这些设备应具备数据存储、传输功能,并与环保部门的监控平台联网。同时,要求定期校准仪器,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运行管理要求
对于废水处理设施的操作人员,标准提出了持证上岗的要求,并建议定期开展培训以提高技术水平。此外,还规定了日常巡检制度,包括检查各单元运行状况、记录进出水水质数据等。为保障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标准还强调了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4. 应急处置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如设备故障导致超标排放等问题,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至少涵盖事故报告流程、临时处理措施以及恢复生产步骤等内容。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启动预案并采取相应行动。
5. 验收与评估
新建或改建后的废水处理项目在投入使用前必须通过验收程序。验收时除了检查硬件设施外,还需验证其是否符合设计参数及实际运行效果。年度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比历年数据来判断系统性能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优化方案。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废水处理及在线监测技术规范》不仅从技术层面提供了指导,同时也强调了管理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可靠的废水处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