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连粳12号水稻品种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播种、育秧、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连粳12号水稻的生产与推广。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ianjing 1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534-2019连粳12号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详细规定了连粳12号水稻品种的栽培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播种
标准指出,连粳12号应作为主推品种选用,其种子质量需符合GB 4404.1的规定。播种前要进行发芽试验,确保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5%。播种量一般为每亩1.5公斤左右,适宜播期为5月上旬至中旬。
二、秧田管理
秧苗培育是关键环节,要求秧田土壤肥沃、平整。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200-250克之间,播后覆土厚度以0.5-1厘米为宜。苗床期要保持湿润,注意防治立枯病和稻瘟病等病害。
三、大田准备
大田耕翻深度应在20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推荐每亩施用纯氮12-15公斤,磷肥7-8公斤,钾肥6-7公斤。田间要开好围沟和腰沟,保证排水畅通。
四、移栽与密度
适宜的移栽期为6月中旬,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每亩基本苗数控制在8万株左右,行距30厘米,穴距20厘米。移栽时要做到浅水活棵,促进早发。
五、肥水管理
分蘖肥应在移栽后7-10天施用,穗肥于拔节期施入。后期要注意控氮防倒,适当增施钾肥。水分管理实行\"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深水孕穗、干湿交替\"的原则。
六、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药剂防治要根据预测预报结果及时开展,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注意轮换用药。
七、收获
当稻谷籽粒90%以上变黄时即可收获,机械收割损失率应控制在3%以内。收获后要及时干燥,水分含量降至14.5%以下入库保存。
以上是该标准中一些核心内容的解读,旨在指导农户科学种植连粳12号,实现优质高产。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