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淮椒1108’红椒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技术、定植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淮椒1108’红椒的生产。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uaijiao 1108' Red Pepp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淮椒1108红椒生产技术规程》(DB32/T 3531-2019)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为“淮椒1108”这一红椒品种的种植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指出,“淮椒1108”应选用经过审定的优良品种,并强调种子质量需符合GB 16715.3的要求。在播种前,种子需要进行消毒处理,通常采用温汤浸种法,即将种子置于55℃热水中浸泡10分钟,随后冷却至室温继续浸泡4-6小时,这样可以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提高发芽率。
二、育苗管理
育苗时,要求使用无病虫害的营养土,基质配比为腐殖土:有机肥:沙土=4:1:1。幼苗期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不低于15℃。当幼苗长到两片真叶时,可适当降低温度,促进根系发育。同时,注意防治猝倒病等病害,可喷洒波尔多液或百菌清等药剂。
三、田间管理
定植前,土壤需深耕细耙,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定植密度建议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生长期要加强水肥管理,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避免干旱或积水。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配合喷施叶面肥,促进果实膨大。
四、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特别强调了绿色防控的理念。对于常见的疫病、炭疽病,可通过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方式预防;发病初期可用代森锰锌、甲霜灵等药剂喷雾防治。针对蚜虫、螨类等害虫,提倡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等进行生物防治,必要时可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如吡虫啉、阿维菌素等。
五、采收与贮藏
“淮椒1108”红椒应在果实充分转红且果皮光滑时采摘。采收后应立即分级包装,避免日晒雨淋。短期贮藏可采用冷库保鲜,温度控制在4-8℃,相对湿度90%左右,最长贮藏时间不超过30天。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淮椒1108红椒生产技术规程》从品种选育到采收贮藏各个环节都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值得广大椒农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