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草裹包微贮饲料制作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制作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质量控制与检验、贮存与运输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稻草为主要原料,采用裹包微贮技术制作饲料的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ice Straw Wrapped Micro-ensiled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草裹包微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DB32/T 3446—2018)是江苏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稻草微贮饲料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设备与材料、制作工艺及质量控制等内容。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1. 原料选择:稻草应新鲜无霉变且水分含量在15%-20%之间。选择时需剔除杂质和病虫害严重的部分。这一规定旨在保证原料的新鲜度和纯净度,避免因劣质原料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2. 微贮剂使用:推荐使用的乳酸菌制剂活菌数不低于1×10^7 CFU/g。微贮剂的正确使用对于发酵过程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并促进有益乳酸菌繁殖。
3. 装填压实:将处理好的稻草装入裹包机内后需要充分压实至密度达到500-600 kg/m³。适当的压实度有助于形成厌氧环境,促进正常发酵。
4. 包裹密封:采用三层聚乙烯塑料薄膜进行包裹,并确保接缝处牢固粘合。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防止外界氧气进入,维持内部厌氧条件。
5. 发酵管理:初次发酵期为30-60天,在此期间需定期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发生。如果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以保障发酵过程顺利进行。
6. 成品检测:成品稻草微贮饲料的pH值应在4.0以下,氨态氮含量不超过干物质总量的1.5%,感官指标要求色泽均匀、无异味。这些指标直接反映了产品的品质状况。
7. 存储条件:成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堆垛高度不宜超过3米,储存时间不宜超过一年。合理的存储方式有利于延长产品保质期限。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主要技术要点,严格按照这些规范操作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稻草微贮饲料,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