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栽培稻种中杂草稻检测的术语和定义、检测方法、结果判定及检测报告。本文件适用于栽培稻种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对杂草稻污染的检测与控制。
Title:Detection Procedures for Weedy Rice in Cultivated Rice S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栽培稻种中杂草稻检测规程》(DB32/T 3451—2018)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栽培稻种中杂草稻的检测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障稻米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栽培稻种子生产过程中杂草稻的检测。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了检测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杂草稻”、“种子纯度”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杂草稻”是指在栽培稻田中自然生长并与栽培稻形态相似或相同的野生稻种群,可能影响栽培稻的产量和品质。准确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正确执行检测任务。
三、检测方法
1. 样品采集:要求从待检批次中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确保样本能够真实反映整体情况。
2. 特征观察:通过肉眼观察以及显微镜检查等方式识别杂草稻特征性状如叶片宽度、穗形等。
3. 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特定DNA序列差异来区分栽培稻与杂草稻,提高鉴定准确性。
4.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原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据此判断是否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四、结果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该批种子是否含有超过允许限度水平的杂草稻成分。如果超标,则需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进一步传播扩散。
五、附录资料
提供了详细的表格形式示例以及参考文献列表,方便使用者查阅学习。同时强调了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和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指南。
综上所述,《栽培稻种中杂草稻检测规程》(DB32/T 3451—2018)通过对整个检测流程各个环节的具体描述,为从事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且易于遵循的操作手册。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减少人为误差带来的风险,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