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苏牧2号”象草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贮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苏牧2号”象草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u Mu No. 2\" Elephant Gras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苏牧2号”象草是一种高产优质的牧草品种,其生产技术规程DB32/T 3450—2018对种植、管理、采收等环节进行了规范。以下为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种苗选择
条款指出种苗应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且根系发达的植株。这意味着在种植前要仔细检查种苗状态,确保没有受到病虫害侵扰,同时要求根系健康以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2. 土壤准备
规程强调土壤需深耕细耙,保持疏松透气,并施足基肥。具体要求是耕作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有机肥料用量不低于每亩2000公斤。这样做可以为象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其快速生长。
3. 种植密度与方式
推荐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行距设置为70-90厘米,株距控制在30-40厘米之间。这种布局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几率并方便田间管理操作。
4. 水分管理
在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溉补水,在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特别提到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应及时浇水,而地下水位较高区域还需做好田间排水设施。
5. 施肥方案
生长期需分次追肥,第一次在返青后约一个月内完成,第二次在拔节期进行。每次每亩施用尿素15-20公斤或复合肥20-30公斤。合理施肥能够保证养分供应充足,从而提升产量质量。
6. 病虫害防治
定期巡查田块,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推荐使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药剂,既环保又能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
7. 适时收割
当植株高度达到1.2米左右即可开始收获,通常每年可割取3-4茬。每次收割留茬高度保持在10-15厘米范围内,以便后续再生能力强。
通过遵循上述技术要点,“苏牧2号”象草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