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环巢湖地区小麦氮磷减量控制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环节的氮磷减量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环巢湖地区小麦种植过程中氮磷减量控制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duction Cultivation of Wheat in the Chaohu Lake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295-2018环巢湖地区小麦氮磷减量控制栽培技术规程》是针对环巢湖地区小麦种植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减少化肥尤其是氮肥和磷肥的使用量,同时保障小麦产量稳定。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环巢湖地区的冬小麦生产,明确了该技术规程的应用区域为安徽省合肥市所辖巢湖周边区域。这一限定确保了技术方案能够因地制宜地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土壤肥力评价
标准指出,在实施氮磷减量前应对土壤进行综合评估,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及有效养分水平等指标。特别强调了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要求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调整肥料施用量,避免盲目施肥造成资源浪费或环境污染。
氮肥减量策略
对于氮肥的使用,建议采用分期追肥的方式,即基肥占总施氮量的60%-70%,拔节期追肥占20%-30%。同时提倡使用缓释肥料或者控失型尿素,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减少流失风险。此外,还鼓励结合秸秆还田来增加土壤自身供氮能力。
磷肥减量措施
在磷肥方面,强调要依据土壤实际状况合理确定施用量,通常情况下每公顷不超过225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提倡一次性底施,并且优先选择含磷较高的复合肥料产品。如果发现土壤缺锌,则可以适当添加锌肥配合施用。
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
为了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健壮成长,标准推荐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主要目的是防治地下害虫以及病害。关于播种密度,建议控制在每平方米250株左右,行距保持在20厘米以上,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光照又能便于后期田间管理操作。
田间管理要点
包括适时灌溉、杂草防除、病虫害监测等内容。特别是在水分管理上,应遵循“干湿交替”的原则,既不能让植株长期处于干旱状态影响发育,也不能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另外,当发现蚜虫、赤霉病等常见病虫害时应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手段予以防控。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34/T 3295-2018》不仅关注到了如何降低化肥投入成本,同时也兼顾了环境保护和作物品质提升等方面的需求,是一套较为全面的小麦栽培指导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