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淮地区光叶紫花苕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淮地区光叶紫花苕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Guangye Zihua Sweet Potato in Jianghuai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288-2018《江淮光叶紫花苕生产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江淮地区光叶紫花苕的种植技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种子质量要求
标准规定种子纯度应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2%。这些指标确保了种子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和生命力,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农户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符合标准的种子,并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如晒种、浸种等,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2. 栽培环境条件
光叶紫花苕适宜生长在pH值6.5-7.5的土壤环境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2%以上。这表明土壤肥沃且呈弱酸性或中性最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土壤酸碱度和补充养分。此外,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也是选择栽培地点的重要考量因素。
3. 施肥管理
标准建议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30吨作为基肥,追肥时氮磷钾比例为1:1:1。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有效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逆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幼苗期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避免徒长影响后期开花结实;而在开花结荚期则要增加磷钾肥供应,促进籽粒饱满。
4. 病虫害防治
对于常见的锈病、白粉病以及蚜虫等病虫害,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例如,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积累;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避开病虫害高发期。当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防治,但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5. 收获与贮藏
当大部分荚果变为黄褐色且籽粒变硬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脱粒,将水分降至10%以下入库保存。长期储存期间要注意防潮防霉,定期检查粮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同时还要注意不同批次的产品分开存放,便于追溯管理和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