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夏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夏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ull Mechanization Production of Summer Pean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276-2018《夏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夏花生从种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推动花生生产的机械化和高效化。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播种前准备
标准中规定,在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翻和整平处理。具体要求是土壤耕作深度应达到25厘米以上,并且要确保田面平整,以便于机械作业。此外,还强调了施基肥的重要性,建议每亩施用有机肥1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200公斤,同时配合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作为基肥。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出苗率和产量。标准指出,选用经过精选、晒种并进行包衣处理的优质种子。包衣剂的选择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以增强种子抗病虫害能力。另外,播种前还需要进行发芽试验,保证种子发芽率达到90%以上。
机械播种
机械播种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标准要求,采用联合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行距设置为35-40厘米,穴距为18-22厘米,每穴播两粒种子。播种深度控制在5-7厘米之间,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保墒。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和杂草防除两个方面。对于水分管理,标准提倡采用滴灌或者喷灌的方式进行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关于杂草防除,则推荐使用化学除草剂结合人工拔草的方法,在花生幼苗期至封垄前进行多次除草。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也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针对常见的叶斑病、锈病以及蛴螬等害虫,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和用药指导。
收获与干燥
当花生荚果大部分变黄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或烘干,使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平(一般不超过10%)后再入库储存。如果采用机械收获,则需调整好摘果机的工作参数,避免损伤果实。
以上是对DB34/T 3276-2018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遵循这些技术规程不仅能够提高夏花生的产量和品质,还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