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露天开采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建设、企业管理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露天开采非金属矿绿色矿山的建设和评估。
Title: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pit Non-metallic Mines Green Mines in Anhu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248-2018《露天开采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要求》是安徽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非金属矿露天开采过程中的绿色矿山建设。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其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
# 条文解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
该标准强调,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同步实施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具体要求包括:
1. 边开采边治理:在每一个开采阶段结束后,立即开展相应的地质环境治理措施。
2. 植被恢复:对于裸露的岩石面或废石堆场,需种植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以促进生态系统的重建。
3. 水土保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采矿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比如设置挡土墙、护坡等设施。
二、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
# 条文解读:能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标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能耗。
2. 废弃物再利用:鼓励将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用于建筑材料或其他产品的生产中,避免浪费。
3. 清洁能源使用:优先考虑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矿山作业的动力来源。
三、安全生产管理
# 条文解读: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安全始终是矿山运营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标准》对此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确保所有员工都能严格遵守。
2. 定期培训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及应急处理能力。
3. 事故预防措施: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四、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 条文解读:经济与社会效益考量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矿山开发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 增加就业机会:通过合理规划矿区布局和发展相关产业,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2. 促进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非金属矿产资源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提升整体竞争力。
3. 改善民生福祉:将部分收益投入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露天开采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要求》不仅涵盖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同时也注重了安全生产管理和经济社会效益方面的平衡发展。这对于推进我国非金属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