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初治肺结核的中医诊断、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初治肺结核的中医诊疗工作。
Title: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No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New-onse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024-2019初治肺结核中医诊疗规范》是由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的,旨在为中医药在治疗初治肺结核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指导。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该标准明确了肺结核、初治肺结核等关键概念。例如,初治肺结核被定义为患者首次确诊并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情况。这一定义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肺结核病例,从而采取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法。
其次,在“诊断”章节中,强调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特征来进行综合判断。特别是对于痰涂片阳性或培养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评估其病变范围及活动性程度。此外,还应注意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如肺炎、肺癌等。
再者,“治疗原则”部分提出了中医药干预的基本思路。包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方法。同时指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注重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灶吸收修复,并预防复发。
另外,“疗效评价标准”给出了具体的指标体系。除了传统的症状改善情况外,还包括体重变化、血沉水平下降幅度等多个维度。这不仅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治疗效果,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最后,“随访管理”要求定期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且建议建立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便于长期监测与数据分析。
综上所述,《DB22/T 3024-2019初治肺结核中医诊疗规范》从多个角度规范了中医药在初治肺结核中的应用流程和技术要点,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