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桑黄短木段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场地选择与准备、菌种制备、接种、培养管理、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桑黄在短木段上的栽培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Sanghuang on Short Lo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998-2019《桑黄短木段栽培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桑黄短木段的栽培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菌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优良的桑黄菌种,这些菌种应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高产性和抗逆性。具体来说,菌种需经过权威机构鉴定,并具备无病虫害、纯度高的特点。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优质的菌种直接影响到后续栽培的成功率和产量。
2. 栽培材料准备
对于栽培材料的选择,标准强调使用新鲜、无污染的阔叶树木段作为基质。通常选用直径为5至10厘米的木段,长度保持在30至50厘米之间。此外,还要求对木段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浸泡或蒸汽处理,以提高其吸水性和透气性,促进菌丝生长。
3. 接种与培养
接种时需确保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杂菌感染。接种后的木段应放置于温度控制在20至25摄氏度、湿度适宜(约60%-70%)的条件下培养。初期阶段要特别注意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高湿导致病害发生。
4. 出菇管理
当菌丝体完全覆盖木段表面后,可逐步增加光照时间并降低空气湿度至85%左右,促使子实体形成。此期间还需定期检查子实体发育情况,及时去除老化或病变部分,保证整体健康生长。
5. 收获与加工
桑黄的最佳采收期为子实体充分展开但尚未开裂之时。收获后需立即进行干燥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自然晾晒或机械烘干。干燥后的成品应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变质。
以上内容基于DB22/T 2998-2019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对从事桑黄短木段栽培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