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气象条件分析的术语和定义、分析内容、分析方法及作业效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气象条件分析及相关业务工作。
Title:Analysis Procedures for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5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919-2018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气象条件分析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气象条件分析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了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气象条件分析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流程等内容。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标准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了基础支持和技术指导。
3.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增雨作业、防雹作业等专业术语的概念。例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人为干预局部大气过程,以达到增加降水、防止冰雹等目的的行为。
4. 气象条件分析基本要求:要求作业单位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能力,能够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业方案。同时强调了数据分析的重要性,要求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和实时观测资料,提高作业效果。
5. 数据收集与处理:规定了数据来源、采集频率以及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地面观测站网布局、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等方面内容。还特别提到对于特殊天气系统如冷涡、切变线等特征信息的获取途径。
6. 分析方法:介绍了多种常用的气象要素分析技术,如温度场、湿度场、风场等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降水云团生成和发展阶段判别;暖季积雨云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等。此外还提到了数值模式模拟结果的应用方法。
7. 预报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提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预报指标体系,涵盖物理量阈值设定、时间尺度划分等多个方面,并且需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不断优化完善。
8. 作业时机选择:明确了不同类型的天气背景下适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最佳时间段。比如在冷锋过境前后的特定时段内更容易实现增雨效果;而对于防雹而言,则需重点关注强对流天气来临之前的情况。
9. 安全保障措施:除了技术层面的要求外,也强调了安全管理方面的注意事项,确保整个作业过程安全可控。这其中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保养、应急预案制定等内容。
以上是对《DB22/T 2919-2018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气象条件分析规程》部分关键条款所做的简要说明。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