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的环境条件、场地建设、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ice Field Culture of Misgurnus mizolep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技术规范》(DB22/T 2899-2018)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解读:
1. 养殖环境要求:稻田应选择在无污染源附近,水质应符合GB 3838的规定。这表明稻田周围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大鳞副泥鳅的健康状况,因此需要确保水源清洁,避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对养殖环境造成影响。
2. 苗种选择与放养:苗种需来源于正规繁育场,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害。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处理,通常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这一规定强调了苗种质量的重要性,只有健康的苗种才能保证后续养殖的成功率,同时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 日常管理:定期巡塘检查,观察泥鳅活动情况及水质变化。当水温低于15℃时应停止投喂。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比如水质恶化可能导致缺氧等问题,而适时调整投喂量则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4. 防病治病: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常用药物包括土霉素、恩诺沙星等,但使用时需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此条款旨在防止滥用药物导致抗药性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隐患。
5. 收获与运输:收获前7天停止投喂,采用网具捕捞方式,尽量减少机械损伤。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这些细节对于保证最终产品的品质至关重要,能够提升市场竞争力。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选址到收获全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遵循这些规范不仅有利于促进大鳞副泥鳅产业健康发展,也能保障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