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哲罗鱼(Hucho bleekeri)人工繁殖的术语和定义、亲鱼选择与培育、催产、授精、孵化及苗种培育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哲罗鱼的人工繁殖及相关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Hucho bleeker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896-2018《哲罗鱼人工繁殖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发布的关于哲罗鱼(Hucho taimen)人工繁殖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哲罗鱼的亲鱼选择、催产、孵化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人工繁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一、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标准指出亲鱼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种群,雌雄比例以1:1至1:1.5为宜。亲鱼培育池需保持水质清新,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水温控制在10℃~20℃范围内。亲鱼培育期间要定期投喂新鲜饵料,确保其性腺发育良好。
二、催产技术要点
1. 催产药物选用:推荐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具体剂量需根据亲鱼体重调整。
2. 注射方法: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分两次完成,首次剂量为总量的三分之一,间隔12小时后注射剩余部分。
3. 水温调控:催产过程中水温应维持在15℃~18℃之间,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三、孵化管理
孵化用水须经过严格过滤处理,确保无有害物质残留。孵化箱内水流速度控制在0.5m/s左右,避免水流过快导致胚胎脱落。每日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总水量的三分之一。当鱼苗开口摄食时应及时投喂轮虫或小型浮游动物作为开口饵料。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在整个繁殖周期中要密切观察亲鱼及子代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 避免频繁扰动,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亲鱼的影响;
3. 孵化结束后要及时将幼苗转移至育苗池中继续饲养,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以上内容摘录自DB22/T 2896-2018《哲罗鱼人工繁殖技术规程》,对于从事哲罗鱼养殖业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