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机械覆膜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整地、播种、覆膜、田间管理及收获等环节的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机械覆膜技术进行水稻生产的地区。
Title:Rice Mechanical Mulch Film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机械覆膜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953-2018)是吉林省发布的关于水稻机械覆膜栽培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水稻机械化覆膜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出发,深入解读这一标准的重要内容。
1. 覆膜材料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覆膜材料应选用厚度在0.01mm至0.02mm之间的聚乙烯地膜,并且要求地膜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和透光性。这是因为较薄的地膜能够更好地贴合土壤表面,提高保温保湿效果,同时保证作物有足够的光照条件生长。此外,耐老化性能好的地膜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环境污染。
2. 种植前准备
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精细整地,确保地面平整无杂物。根据标准要求,耕地深度应在20cm以上,这样有利于根系发育。同时,施足基肥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推荐使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3. 播种与覆膜同步作业
标准特别强调了播种与覆膜同步作业的重要性。具体操作时,先按照规定的行距铺设地膜,然后通过专用机械完成打孔、播种、施肥等一系列工序。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出现的人工误差问题。另外,为防止种子直接接触地膜导致烧苗现象发生,在播种时应注意控制好播种深度及肥料用量。
4. 苗期管理
当幼苗出土后,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揭除部分或全部地膜以调节田间温度湿度。特别是在高温季节里,过早揭膜可能会造成水分蒸发过快而影响秧苗健康;而到了秋季,则需适当延迟揭膜时间来延长生长期。此外,还需定期检查覆盖情况,一旦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以免影响后续生长。
5. 收获与清理
收获结束后,必须彻底清除残留的地膜碎片,不得随意丢弃于田间地头。这一步骤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因为塑料垃圾若长期堆积会污染土壤结构并威胁生物多样性。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议采用专业设备回收废弃薄膜,并将其送至指定地点处理。
综上所述,《水稻机械覆膜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953-2018)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水稻机械化覆膜栽培方案。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不仅能有效提升产量品质,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