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设计要求、运行管理及性能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采用工厂化循环水技术进行水产养殖的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actory-based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663-2019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的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一、系统设计与建设要求
1. 水质控制:标准规定了养殖用水的pH值应在7.0至8.5之间,溶解氧浓度不低于5mg/L。这确保了鱼类在最佳生长环境中的生存条件。同时,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应严格控制,分别不得超过0.5mg/L和0.2mg/L。
2. 水处理设施:要求配备完善的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及化学处理装置。其中,物理过滤主要用于去除悬浮颗粒物;生物过滤通过特定微生物降解有害物质;而化学处理则采用活性炭等材料吸附剩余污染物。这些措施共同保证了水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设备选型与安装
1. 增氧设备:推荐使用高效节能的鼓风机或射流曝气器作为主要增氧手段,并且需要定期检查维护以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此外,在紧急情况下还应准备备用电源供应系统以防停电影响供氧效果。
2. 温度调节装置: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选择合适的加热或冷却方式来维持适宜的水温范围(通常为18℃~24℃)。对于北方地区冬季可能需要额外加装保温层以减少热量损失。
三、日常运营管理
1. 监测频率:每天至少两次检测各项水质参数,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分析趋势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整。
2. 饲料投喂: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地喂养,避免过量造成浪费以及污染水质。同时注意观察鱼群进食状况及时调整投饵量。
3. 病害防治: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疫苗接种、药物预防等方法。一旦出现疾病爆发迹象应迅速隔离患病个体并开展针对性治疗方案。
四、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1. 尽量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板供电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减少了碳排放量。
2. 对于产生的废弃物如污泥应当妥善处置不得随意倾倒以免破坏周边生态环境。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中部分内容的简单概述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当然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