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项目与要求、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采用污水源热泵技术的供热系统的节能监测。
Title:Energy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of Sewage Source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s - DB11T 1651-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P43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651-2019《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的节能监测方法和要求。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4.1 基本要求
该部分强调了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的基本原则,包括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监测设备应定期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2 监测内容
- 4.2.1 热源侧监测:要求对热源侧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流量等参数进行监测。这些参数是评估热源效率的关键指标。
- 4.2.2 用户侧监测:需要监测用户侧的供回水温度、流量等参数。这有助于了解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和服务质量。
- 4.2.3 能耗监测:包括电能、燃气等能源消耗的监测。通过能耗数据可以计算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5.1 数据采集与记录
要求监测数据应连续采集,并定期记录。数据采集频率应根据系统的运行特点和监测目的确定,通常建议每小时采集一次。
5.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2.1 数据整理: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剔除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5.2.2 效率计算:利用整理后的数据计算系统的能效比(COP)或其他性能指标,用于评估系统的节能效果。
6.1 节能评价指标
标准中提出了几个关键的节能评价指标:
- 系统能效比(COP):反映了系统将单位能量转化为热量的能力。
- 年总能耗:综合考虑系统的全年运行情况,评估其整体能耗水平。
- 运行成本:结合能源价格和系统运行时间,估算系统的年度运行费用。
7.1 报告编制
节能监测报告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 监测目的和范围
- 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 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
- 节能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
以上是对DB11/T 1651-2019标准中部分内容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你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