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梅花鹿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适用于梅花鹿的养殖、加工、贸易及相关领域。
Title:Terminology for Sika De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059-2019《梅花鹿》是一项关于梅花鹿养殖和管理的地方标准,它涵盖了梅花鹿的品种、饲养、繁殖、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品种分类与特征描述
1. 品种分类:标准中明确指出梅花鹿分为东北梅花鹿和四川梅花鹿两个主要品种。东北梅花鹿体型较大,毛色较浅,而四川梅花鹿则相对较小,毛色更深。这一分类为梅花鹿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特征描述:标准详细描述了梅花鹿的外部特征,包括体长、体重、角型等。例如,成年公鹿的肩高通常在80厘米以上,体重可达150公斤左右。这些具体的数据有助于养殖者在选种时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饲养管理
3. 饲料配比:标准建议梅花鹿的日粮应包含粗饲料、精饲料和青绿饲料。其中,粗饲料的比例不低于40%,以保证其消化系统的健康。同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料种类,冬季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夏季则注重水分补充。
4. 环境要求:梅花鹿适宜的生活温度范围为-20℃至30℃之间。圈舍的设计需考虑通风、防潮以及保暖功能,特别是在寒冷地区,要确保圈舍内温度稳定,避免温差过大导致鹿群应激反应。
繁殖技术
5. 发情期监测:梅花鹿每年有两次发情期,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标准强调了通过观察行为变化(如频繁跳跃、鸣叫)来判断发情状态的重要性,并提倡使用超声波检查确认妊娠情况。
6. 交配管理:为了提高受胎率,建议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处理,防止感染发生。此外,在自然交配模式下,每只公鹿最多可负责20-30只母鹿。
疾病防控
7. 免疫接种:标准规定了梅花鹿常见疾病的疫苗接种计划,比如布氏杆菌病、炭疽病等。要求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全面免疫注射,并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
8. 卫生防疫措施:保持圈舍清洁干燥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定期清理粪便并消毒地面,同时限制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减少交叉污染风险。
综上所述,《梅花鹿》(DB22/T 1059-2019)不仅规范了梅花鹿从养殖到销售全过程的技术要求,还特别关注了环境保护及动物福利问题。遵循该标准能够有效提升梅花鹿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