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4N高纯氧化锌的生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锌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化学法或其他方法制备的4N(纯度≥99.99%)高纯氧化锌的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品质量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4N High-Purity Zinc Oxide
中国标准分类号:G12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QGCML 3985-2024与旧版标准的差异为切入点,重点分析“颗粒度分布”这一指标的变化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在旧版标准中,对高纯氧化锌颗粒度的要求较为宽泛,仅规定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微米。而新版标准则引入了更为严格的颗粒度分布曲线要求,具体为:粒径小于1微米的比例不得低于70%,粒径介于1至5微米之间的比例应在20%-25%之间,剩余部分粒径大于5微米但不超过10微米。
这一变化源于下游用户对产品均匀性和分散性的更高需求。为了满足新版标准,生产企业需从原料选择、研磨工艺到分级筛选等环节进行全面优化。例如,在原料阶段优先选用纳米级氧化锌前驱体,并通过湿法球磨技术降低初始粒径。同时,采用动态光散射仪实时监控研磨过程中的粒度变化,确保符合规定的分布区间。最后,利用空气喷射筛分机精确控制最终产品的粒度分布,避免过大颗粒混入影响整体性能。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新版标准还增加了颗粒度稳定性测试要求,即样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颗粒度分布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2%。因此,企业在包装和物流环节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防潮避震包装材料,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总之,新版标准对颗粒度分布提出了更细化的要求,企业只有通过全过程质量控制才能达到标准要求,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