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澳洲龙纹斑(Amphiprion australianus)人工繁殖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设备要求、亲鱼选择与培育、催产孵化、鱼苗培育及日常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澳洲龙纹斑的人工繁殖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Australian Dragonet (Amphiprion australian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794-2018《澳洲龙纹斑人工繁殖技术规范》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为澳洲龙纹斑的人工繁殖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亲鱼选择方面,标准规定亲鱼应来源于无污染水域且生长健壮的个体。具体要求是雌鱼体长需达到30厘米以上,雄鱼则需达到35厘米以上,并且雌雄比例建议控制在1:1到1:1.5之间。这一规定旨在确保亲鱼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同时保持种群遗传多样性。
关于繁殖环境,标准指出池塘面积宜为5至10亩,水深维持在1.5至2米之间。池塘底部需平坦且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此外,池塘周围应设置防逃设施,进排水系统要独立且畅通无阻。这些措施有助于创造一个适宜的繁殖环境,减少外界干扰。
在饲料投喂上,标准强调饲料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40%,并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与鲜活饵料相结合的方式。每天分早晚两次投喂,投喂量根据鱼类摄食情况调整,通常占鱼体重的3%到5%。这样的饲养方式既能满足澳洲龙纹斑的营养需求,又能有效控制养殖成本。
另外,标准还特别提到水质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定期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和氨氮等指标,保持水质清新。当发现水质恶化时,应及时采取换水或增氧等措施。良好的水质条件对于提高受精率和孵化成功率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规范,可以显著提升澳洲龙纹斑的人工繁殖效率,促进其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