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雷电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恢复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雷电应急处置工作。
Title:Lightning Emergency Response Specification for Explosion and Fire Hazardous Pl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285-2018《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雷电应急处置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遭遇雷电时的应急处置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存在爆炸和火灾危险性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油库、天然气站等。这些场所由于其内部储存或处理的物质特性,一旦发生雷击引发事故,后果可能极其严重。
2. 术语和定义
- 爆炸性环境:指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汽、薄雾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并传播火焰的能力。
- 防雷装置:用于保护建筑物及设施免受直击雷和感应雷危害的所有设备,如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
3. 基本要求
- 场所应配备完善的防雷系统,并定期检测维护以确保其有效性。
-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分工。
- 雷雨天气期间,所有非必要人员均应撤离至安全区域。
4. 应急响应措施
- 当接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雷暴预警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 关闭所有可能产生火花的操作设备,停止一切可能导致危险加剧的行为。
- 检查防雷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及时修复损坏部分。
5. 现场处置要点
- 对于已经遭受雷击的区域,首先要确认没有次生灾害风险(如爆炸、泄漏)后再进入。
- 使用专业仪器监测周围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浓度,确保不会达到爆炸极限。
- 如果发现有火情出现,应迅速采取灭火行动,优先考虑使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剂。
6. 培训与演练
-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防雷知识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 至少每年举行一次全面的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操作性和团队协作水平。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电对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