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皮糙果茶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红皮糙果茶的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Red-skinned Rough-seeded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红皮糙果茶育苗技术规程》(DB44/T 2184-2019)是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红皮糙果茶的育苗技术流程,提高苗木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3.1 苗圃地选择与准备
苗圃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且富含有机质的地方。土壤pH值宜为5.5~6.5。在播种前需对苗圃地进行全面深耕,耕深不少于30厘米,并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这一要求确保了苗木生长初期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奠定高成活率的基础。
4.1 种子采集与处理
种子应在果实完全成熟后及时采摘,通常在每年的10月至11月间进行。采摘后的种子需立即去除果肉并清洗干净,然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为了提高发芽率,建议采用低温层积法处理种子,即将种子与湿润的河沙按1:3的比例混合后置于0℃~5℃条件下冷藏60天左右。该措施可以打破种子休眠期,促进其后期快速萌发。
5.1 播种方法
播种时应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20厘米~25厘米之间,株距控制在10厘米~15厘米范围内。播种深度以2厘米~3厘米为宜,覆土厚度均匀一致。每平方米播种量约为150粒~200粒。此操作规范有助于合理密植,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7.1 苗木管理
当幼苗长至5片真叶时即可开始间苗定苗工作,将过密或弱小的植株拔除,保留健壮个体。同时要注意定期灌溉保湿,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增加浇水次数,但避免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此外,还需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促进苗木健康成长。通过科学细致的田间管理,可有效提升苗木质量,满足后续栽培需求。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关于育苗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和技术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