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评价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行政区域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
Title:Code for Post-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Guizhou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X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贵州省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规范(DB52/T 1185-2017)是指导该省相关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
解读:明确了适用范围为全省范围内所有类型的水利水电项目,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体现了全面性原则。
2. 术语和定义: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行一定时期的建设项目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
解读:强调了\"实际产生\"这一核心概念,要求评价基于项目实际运行情况开展,而非仅依赖于环评报告书中的预测数据。
3. 评价程序: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编制三个步骤。
解读:此程序设置科学合理,准备阶段明确要求收集基础资料;实施阶段注重现场调查与监测;报告编制强调综合分析。三阶段相互衔接,确保评价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
解读:涵盖了项目建设可能影响的主要环境要素,体现了全面考虑的原则。各要素的具体监测指标和方法需根据项目特点进一步细化。
5. 评价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类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解读:这种方法论上的创新,能够更客观地反映项目实际影响,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6. 报告要求:报告应包括概述、现状调查与监测、环境影响分析、结论与建议等内容。
解读:报告结构清晰,各部分内容各有侧重,特别是结论与建议部分应对如何改进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总之,该标准为贵州省水利水电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依据,对于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