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肉牛养殖场建设的场地选择、布局规划、建筑设计、设施设备配置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内肉牛养殖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eef Cattle Production in Guizhou - Part 7: Farm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7部分:养殖场建设》(DB52/T 1257.7-2017)是贵州省针对肉牛养殖行业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养殖场的选址、布局、设施设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升肉牛养殖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要求
标准原文:养殖场应选择地势较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避免低洼易积水区域;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及工业污染源至少500米以上,并保证周围有清洁水源。
解读:这一条款强调了养殖场环境的重要性。首先,地势较高且干燥有助于防止积水导致的疾病传播以及降低湿度带来的健康风险。其次,与人口密集区和污染源保持一定距离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因素对养殖场的影响,比如噪音干扰、空气污染等。清洁水源则是确保肉牛饮用水安全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功能分区
标准原文:养殖场内应合理划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等功能区域,各功能区之间需设置缓冲带或隔离墙,以防止交叉污染。
解读:明确的功能分区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并保障生物安全。生活管理区主要用于工作人员的生活起居及相关办公活动;生产区集中布置牛舍、饲料仓库等核心生产设施;而粪污处理区则专门用于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设置缓冲带或隔离墙,能够有效阻止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影响,如病原体扩散等问题。
三、牛舍设计
标准原文:牛舍建筑结构应坚固耐用,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每头成年肉牛所需最小活动空间为6平方米,地面应平整防滑,并配备适当的通风换气系统。
解读:合理的牛舍设计直接关系到肉牛的生长发育状况。坚固耐用的建筑材料不仅能够延长使用寿命,还能抵御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损害。适宜的空间大小能让肉牛有足够的活动范围,避免因拥挤而导致的争斗或压力增加。同时,良好的保温隔热措施对于冬季保暖夏季降温至关重要。此外,通风换气系统的作用在于维持空气流通,防止有害气体积聚,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四、饲料储存与加工
标准原文:应设立专用的饲料仓库,库房内部温度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0%,并采取防潮、防虫措施;饲料加工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解读: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肉牛的健康状况及生产性能。因此,建立专用且符合温湿度要求的饲料仓库非常重要,这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饲料保质期并保持其营养价值。定期检查和维护饲料加工设备,则是为了保证饲料质量和生产效率,防止因设备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粪污处理
标准原文:养殖场必须配套建设粪污收集、储存、处理设施,采用干清粪工艺,实现资源化利用;污水排放需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解读:随着环保意识增强,粪污处理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采用干清粪工艺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消耗,还便于后续的资源化利用,例如制作有机肥等。同时,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污水排放的规定,体现了社会责任感,也有利于维护周边生态环境平衡。
综上所述,《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7部分:养殖场建设》从多个方面为肉牛养殖场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不断优化养殖场的设计与管理,促进贵州地区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