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肉牛育肥的场地选择、设施设备、饲料与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及出栏要求等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内肉牛育肥的生产过程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uizhou Beef Cattle Production - Part 12: Fatte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257.12-2017《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2部分:育肥》是一项专门针对贵州地区肉牛育肥的技术标准。该标准结合了当地自然条件、品种特点和养殖习惯,对肉牛的育肥管理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育肥牛的选择与准备
标准指出,用于育肥的牛应选择生长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的架子牛。体重一般应在300kg以上,年龄不超过3岁。在正式进入育肥前,需要对牛只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并做好驱虫、疫苗接种等工作。此外,还需适应性饲养至少两周,以确保牛只能够适应新的饲料和环境。
2. 饲料配方与营养需求
育肥期间的饲料配方是决定育肥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青干草和适量精料。具体而言,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12%-14%,能量水平不低于11.7MJ/kg代谢能。同时,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补充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钙磷比例要适当,通常为1:1至2:1之间。
3. 管理措施
育肥过程中,良好的管理措施对于提高育肥效率至关重要。标准强调,牛舍应保持清洁干燥,温度控制在5℃至25℃范围内,湿度不超过75%。每日需定时清扫牛舍并消毒,饮水槽每天清洗一次。另外,还应注意观察牛只的行为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 育肥周期与出栏标准
根据本标准的规定,肉牛的育肥周期一般为4-6个月。在此期间,牛只的日增重应达到1.0kg以上。当牛只达到预定体重(通常是450kg至550kg)时即可考虑出栏。出栏前一周停止使用药物添加剂,并减少活动量,以便肉质更加鲜嫩。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升贵州地区肉牛产业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