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水稻机插秧全程机械化中插秧的技术要求、作业质量及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机械化插秧的生产环节。
Title:Guizhou Rice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Full Process Mechanization - Part 4: Transplan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2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246.4-2017贵州水稻机插秧全程机械化第4部分 插秧》标准对贵州省水稻机插秧作业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确保水稻生产质量和效率。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境内采用机械方式进行的水稻插秧作业。明确了“机插秧”是指利用插秧机将育好的秧苗按照一定行距和株距栽植到田间的操作过程。“适期播种”指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的最佳播种时间,“秧龄”是从播种至移栽时秧苗生长的天数。
二、作业前准备
作业前需检查插秧机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如发现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要求机手熟悉机器性能并经过专业培训。在田间作业前要平整土地,保证田面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并清除杂物。同时要做好秧苗的准备工作,包括挑选健壮秧苗、控制适宜的秧龄(一般为15-20天)以及合理安排秧苗运输。
三、插秧作业技术要求
插秧深度应控制在1.5-2.5厘米之间,过深会导致缓苗期延长,过浅则容易浮苗。行距设定为30厘米,株距根据品种特性调整,通常为12-18厘米。每穴苗数以3-5株为宜,确保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插秧速度应保持均匀稳定,避免忽快忽慢影响秧苗成活率。对于抛荒地或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块,在插秧的同时可施用基肥,但要注意肥料种类和用量,防止烧苗现象发生。
四、质量检验
插秧结束后应对作业效果进行检查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秧苗分布均匀度:观察田块内是否有明显空白区域或重叠现象;
2. 插秧深度一致性:随机抽取若干点测量实际插秧深度,偏差不得超过规定范围;
3. 成活率统计:通过目测结合取样调查的方法评估秧苗存活情况,成活率不得低于95%;
4. 田间杂草控制:检查田间杂草数量及种类,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
五、安全注意事项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佩戴必要的劳保用品。定期维护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排除故障隐患。遇到恶劣天气条件时应暂停作业,确保人身财产安全。此外还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合理处置废弃物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内容是对DB52/T 1246.4-2017标准中关于插秧部分的重要条款进行了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