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水运工程中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生产技术要求、质量控制、检验方法及应用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水运工程中使用机制砂作为细骨料的混凝土材料设计、生产和施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nufactured Sand for Concrete in Highway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153-2019《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用机制砂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为规范机制砂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原材料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了机制砂生产的原材料必须是符合相关标准的母岩。母岩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机制砂的质量。例如,母岩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避免使用风化严重的岩石或含有有害物质的岩石作为原料。此外,原材料在加工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符合要求。
生产工艺要求
在生产工艺方面,标准强调了制砂设备的选择和运行参数的控制。推荐使用高效节能的制砂机,并且对制砂过程中的进料粒度、出料粒度以及成品砂的级配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还提出了防尘措施的要求,以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质量控制指标
对于机制砂的质量控制,标准设定了多项关键指标。其中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石粉含量等。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机制砂用于混凝土时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发展。例如,细度模数应在一定范围内,过高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过于干燥,过低则会使混凝土粘聚性差。
应用技术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建议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制砂类型,并给出了相应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特别是对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指导。同时,也强调了施工过程中对机制砂质量监控的重要性,如定期检测机制砂的各项性能指标,确保其始终满足设计要求。
环境保护
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标准特别指出,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粉尘排放,保护周边生态环境。这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封闭式厂房、安装除尘设备等手段来降低扬尘污染。
以上是对DB36/T 1153-2019中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通过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机制砂的质量,保障公路水运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