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保存条件和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 Vitro Conservation of Potato Germplasm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2948-2018 马铃薯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马铃薯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材料准备部分,标准指出种质材料应来源于健康、无病虫害的植株。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健康的母本能够确保保存下来的种质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避免因病虫害导致的基因变异或丢失。在操作过程中,要使用无菌的操作台和工具,防止外源污染。
其次,关于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标准推荐使用MS基本培养基,并根据需要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如BA和NAA等。培养基的pH值需严格控制在5.8左右,这是为了保证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之间的平衡,从而促进芽的分化和生长。同时,培养温度应维持在23℃±2℃之间,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6小时/天,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马铃薯组织的正常发育。
再者,在继代培养阶段,标准要求每30-40天进行一次继代,以保持种质材料的新鲜度和活力。在此期间,需要定期检查材料的状态,一旦发现有老化或者退化的现象,应及时更换新的培养基。此外,为了提高保存效果,建议采用多点取样的方式,即从同一株植物的不同部位分别取样进行保存,这样可以增加保存的成功率。
最后,在长期保存环节,标准建议将经过多次继代后的材料转入较低温度(4℃)的低温环境中进行短期保存,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对于那些不需要立即使用的种质,则可以直接转移到液氮中进行超低温保存。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确保所有操作都在无菌条件下完成,以防微生物侵入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DB62/T 2948-2018》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离体保存流程,还特别强调了各个环节中的细节把控,这对于保护珍贵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